专科专业: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商务英语
本科专业:广东理工学院、翻译
文章总字数:4282
阅读时间:7分钟
这一路以来的心路历程也许只有自己能够深刻体会,但也是这样,才让我有用文字记录除了此刻“劫后余生”的心情,还有将备考中的心得体会,尤其是一些经验教训一一的总结出来,这样也希望后浪们,避免我走过的弯路,顺利备考。
我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讲述在备考中的方法,经验,教训,以及总的感悟。
我为什么插本?这是我们得问自己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以后有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支撑你在备考遇到困难时继续支撑着你前行。
这个答案还得从我高考失利后萌生出来。大专三年,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人跟我说过插本考试很难、录取率很低、备考时间要很长之类的言论。还有在大专中途碰到的一些令人诱惑的工作机会,都可能会无意识的摇摆以后的决定。而我将这个想法一直牢牢记在心里,以至于在大专生活里,没有什么事情改变我的方向,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贯彻在我的计划里。在2019年10月,我开始了我的插本备考。
学历一直都是我内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也可以说,当遇到关于学历的障碍,或者在生活里有意无意的认识某个行业大牛,都会或多或少的自卑。
我是一个爱旅游的人,有时候分享到校园生活趣事的时候,别人总会问我来自哪个学校。还有就是大家也许会对“过年”的经历会有共鸣,对于别人的询问,或者大人们聊到自己孩子的专业时,总会尽量的略过这个话题。这些并不是我插本的理由,但也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不能忘记自己以后的目标。
我个人的备考总时间(包括疫情延长期)一共8个月。除了对往年的插本政策有一个基本了解,你得明确自己以下几个条件。
2.确认几个目标院校,对应的专业科、以及了解这个学校的专业限制(是否限制大专专业,是否需要提供资格证)。你选择的学校,有两个方面必须得考虑清楚。学校口碑和学校环境。
如果你是个喜欢到处旅游的人,可以看看学校周边的交通设施齐不齐全,商圈够不够多。如果你是个爱学习的人,你得看学校的图书馆够不够大。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学校力量,至于什么师资,科研成果,可以问问师兄师姐,他们会很乐意解答,前提是你足够礼貌。最后一点但同样重要的是,你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在每年11月的广东省考试院发布的《广东省XX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工作规定》后,把这份文件仔细阅读3遍-5遍,日后的90%的问题都可以从这份文件里寻找到答案。
为什么强调这个,因为每年的政策不一样(例如2019年需要去报考院校进行二次确认考生信息,而2020年则取消了这个规定),所以信息差会导致你咨询的师兄师姐不了解当年的政策从而给你提供了过时的讯息。这份文件会详细到每个时间节点,所以确认好目标,那么就放手一搏吧。
在备考之前,我听到最多的一句忠告就是:搞好公共课!这种印象也让我无比的重视公共课,无论从时间还是精力上来看,公共课几乎贯穿了我的备考全程。
在我9月份初次尝试一点一点的记着笔记,翻着书,我发觉这种学习方法实在浪费时间,因为记笔记会让自身有种虚假的“获得感”,看着笔记变厚,却一点都没有学到,这个时候我选择放弃了当前的战略。
当时的我对于报班的态度是:我肯定可以自己学的。然而在脱离了高三的学习环境的很长一段时间尝试自学后,我认为报班也许是唯一能够降低备考时间成本的办法了。
我询问了几个师兄师姐。后来有次和师兄聊天中被安利到齐老师基础班很值得一听,我忍不住被安利,而且听说授课质量不错,于是便参加了去上课,去年十月份的基础班。
自从第一次跟随齐老师上课后,我便被他的教学方法所折服,燃起了对政治科目学习的兴趣,原来毛概还可以这么有趣的学习。在政治领域上,有几个学习方法是我在学到之后应用在其他学科也屡试不爽的。
1.真题拓展的思维
一份政治真题,怎么将他做出花样来?每到选择题选对了,意味着对这个知识点就了如指掌了?我们要厘清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为什么对。
如果仅仅只是写完这道题那就太浪费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假设这道题的其他选项是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这道题会怎么提问,这样将思维拓展后,便重新梳理了知识点,也将相似答案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做一道题相当于做了四道题练习。
政治题里有许多相似的概念,一定要留心这些相似的概念,因为这些概念容易出选择题,同时也是最容易弄混淆的地方。
除了上述的数量相似意外,还有名词相似,在遇到后也需要多加留心,例如:最大危险和最大威胁,这些在第一次学习的时候也许很难发现,但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加,如果在题目里或者试卷上无意看到类似的名词,都需要当机立断的在旁边注释并标上页码,这样才能一点一点的辨析清楚名词的意思。
如果说有老师带我的政治让我在备考期间少走弯路,那么在《大学语文》学习上,除了我自身“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也意外收获了两位队友和我一起备考,使我在冲刺阶段的效率事半功倍。但方法依旧少不了慢慢摸索,总结过去的经验,我认为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如果时间不充裕:我一直对我的语文迷之自信,后来开始备考语文才发现长期不背语文,对古诗词的鉴赏没有以前高中那样信手拈来,而那时已经离考试不到一个月了,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细读古文,于是我对照着考纲,将规定背诵篇目标记好,然后按字数从少到多开始分门别类,同时规定自己一天必须背熟一篇诗,前期字数少的诗可以多背几篇,后面全是一些冗长篇目,
那么就搜索关键字:高考 《古诗名》重点句子。这样能够节省时间迅速的遴选出需要重点记忆的诗句。
如果时间充裕:由于疫情,考试延期,硬生生的给我增加了三个月的时间备考。在这期间,我不再局限于考纲规定的必背篇目了,而是重新梳理了一下考纲,重新确定考试范围,于是我发现了之前复习的漏洞。
考试必备篇目指的是背诵题的范围,而不是所有题型的范围,也就是说选择常识题,翻译题的出题范围是整本《大学语文》,在这期间和我系统备考的两个好朋友,我们常常在晚上抽出1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轮流提问5个语文常识题、5个文言文字词翻译,第二天再重新提问重样的问题,于是在备考后期,我通过问答的方式不断的加深课本印象。
前面我提到齐老师的拓展思维方式对我的其他学科也有帮助,尤其是语文,我将真题的每道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精细的做了一遍,并且我将考过的题目在书上做好标记,这也让我逐渐掌握了真题的规律。
我的专业科的复习时间是最少的,希望大家不要学我,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我的专业科分别是《基础英语》、《英汉互译》、《英文写作》,首先我没有复习《基础英语》,因为报考学校对于该专业课推荐的参考书《综合英语》高达4册,这对于本就时间不充裕的我,更加雪上加霜,于是我将方向转向了翻译和写作。
《英汉互译》这门专业科对于我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的科目,熟悉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考试里,无论是四六级,还是学校的期末考都有它的身影,陌生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翻译的系统性训练,所以对于翻译,我观看了武峰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这本书,让我对翻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就是利用好指定的教材,我对于教材实在不太熟悉,以至于在我考完试后听到同学说有原题出自教材,这让我十分懊恼。
《英文写作》是我花精力最多的一项专业科,也是因为这科,我和两个备考的小伙伴因为一次群聊的机缘巧合,我们组建了一个打卡群,从此5月1号开始,我们约定每周三篇小作文,两篇大作文成了我们雷打不动的任务。
我们从考纲里分析出作文的种类,题型,还有题材,然后根据题材分配在不同时间段,这样根据日程,每人都要进行互相批改作文的环节,量变引起质变,久而久之,对于写作我们也不再恐惧,而是信手拈来了。
如果说备考期间有什么是没做好的,其实想起来的确有许多是需要改善的,也许是这些坏习惯使我的一些计划遭到搁置,如果此刻你觉得自己有类似的习惯,及时改正是可以为你以后的学习效率铺一条没有阻碍的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熬夜学习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这对于学习没有一点帮助,由于长期不正常的作息使我的胃出现了小毛病,并且容易掉发,记忆力衰退等迹象,
但由于深受传统教育的荼毒,认为伏案学习才是“优秀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常常熬夜学习,最后日夜颠倒,待发现自己的长期容易疲惫后,立马恢复正常的作息,
我是那种认为写真题得等到自己全面学完课本才能做的试卷,不然检测不出自己的水平。
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相反真题是可以迅速考验你有没有清楚的掌握某个知识点,真题也不仅仅只能写一遍,真题的存在就是检测一轮学习后的成果,是好是坏,你都能尽早知道。
当下的环境有许多人告诉我公共科到底有多重要,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专业课就可以完全忽略吗?当然不是。
我就是专业科没努力学习的反面典型教材,如果我的《基础英语》对一题选择题,会不会结果不一样?
虽然不是要把专业科的备考摆在公共科的同等位置,但至少也得有30%的时间去学习,而我认为我只用了20%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科,所以我认为公共科我努力了,但专业科上我没有尽力。
我是新政策的享受者,受益者,但我不认为我是靠运气。第一次投档时我落榜了,我心服口服,即使差一分也没有自怨自艾,纵使再遗憾再悲伤,我也认为也是我的选择,所以我应该为此埋单并且等待新的政策的制定。
我的公共科的分数虽然不能说很优秀,但起码让我不再担心面临被择优的风险,机会来了,那就看自己能不能够抓住。每年的政策都是考虑大部分群体,唯有高分,才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团火,燃烧的旺盛亦或是只有光晕,都要想到,此刻不是现阶段的结束,而是新的阶段的开始,凡事只要尽力而为到了终点的时候,看着自己走过的脚印,人总会惊讶,这条路是原本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我们要对插本考试有一个清醒的衡量。失败会影响你的心情,学着重视它但不要太在意,沉浸其中的阴影,战胜它不要太清高,学着品味这份艰辛,赞美这段旅途。